研究人員顯示了H1N1病毒與季節性流感病毒究竟有什么不同,但它與在1918年橫掃全球的“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卻有相似之處---這一特征似乎可幫助解釋2009H1N1病毒為什么不會傷害老年人。這些發現對預測H1N1 在未來將如何演化是很重要的,它為開發一種先發制性的疫苗提供了一個模型,使其可以挫頓一種新型烈性病毒的演進鋒芒并使其轉化成為一種較易控制的病毒形式。
Chih-Jen Wei 及其同僚給不同組的小鼠注射了季節性流感病毒及1918年和2009年的大流行流感病毒。通過分析小鼠對這些病毒的免疫反應,他們發現,因接觸大流行流感病毒所激發產生的抗體可保護小鼠免受2009年和1918年的流感病毒的侵害。但季節性流感抗體則出現了不同的后果:它們對大流行流感病毒沒有保護功效,盡管它們可完美地保護小鼠不受季節性流感的侵害。這些結果表明,2009 和1918的流感病毒具有某些共同的成分,這使得抗體能夠容易地對這兩種關系遙遠的病毒提供等同的保護。
研究人員觀察到,成功遏制大流感病毒的抗體可將其附著在刺突蛋白的頂端,而刺突蛋白是一種致死性的分子,它坐落在病毒的表面,并幫助病毒感染宿主細胞。有趣的是,在1918年和2009年流感病毒上的刺突蛋白具有相當大的相似性。另外,季節性流感病毒的刺突蛋白上有2個附著的糖基卻在大流感病毒中闕如,這些糖基團特別具有欺騙性,因為它們能夠掩飾季節性流感病毒,使其不被宿主的免疫系統所識別。這是季節性流感病毒用來躲避那些對大流行流感有效的疫苗的一種演化伎倆。這些結果還可解釋為什么老年人對目前的H1N1病毒具有抵抗力。在年輕的時候接觸與1918年流感病毒具有密切親緣關系的病毒意味著老年人的免疫系統可以識別2009年H1N1流感病毒的刺突蛋白,因此也能夠阻斷其感染宿主細胞的能力。
流感病毒紅血球凝聚素的結構。
在《科學快訊》的一篇相關的文章中,Rui Xu及其同僚應用晶體結構來顯示人類的抗體是如何與1918年和2009年流感大流行病毒的刺突蛋白的頂端相結合的。他們發現,由這兩種病毒中的任何一種所激發產生的人類抗體可等同地保護人體不受這兩種病毒的侵害。當進行更密切的觀察之后,研究人員發現,這兩種病毒共有一個幾近等同的抗原決定簇(這是某個分子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如同一個標簽,而抗體就是與該標簽結合的)。這些發現可解釋為什么老年人,特別是那些年齡超過65歲者,具有一個對2009H1N1病毒的先存的免疫力。該期《科學 轉化醫學》上的一篇Perspective就這些發現對未來流感疫苗的設計具有什么樣的意義進行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