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司:西安保賽天恒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總 機:(86 29)83399681
傳 真:(86 29)83399670
證券部:(86 29)83399735 83399736
證券部傳真:(86 29)83399678 |
|
|
 |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高歌猛進背后暗藏隱憂 |
來源: |
新華網 |
添加時間: |
2010-04-26 |
點擊次數: |
3568 |
|
 |
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創新生物醫藥研究中心近日在蘇州成立,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也于同期正式啟動。2010將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突破之年。然而,在各地生物醫藥產業高歌猛進的背后,仍然存在諸多隱憂,專家指出根治生物醫藥產業“弱小癥”須對癥下藥。
生物醫藥產業呈現燎原之勢
生物醫藥產業是近年來成長性最好、發展最為活躍的經濟領域之一。為此,全國各地均在大力推進其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星星之火”正在中國大地上呈現燎原之勢。
作為江蘇省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江蘇生物醫藥產業年產值已近2000億元,總量規模約占全國的11.5%,形成了蘇州、南京、泰州、連云港等一批醫藥研發的重要基地。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朱克江表示,創造和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產業,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根據《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09-2012年)》,到2012年底,該市將初步建成國內生物醫藥的創新產品制造中心、商業中心和研發中心;生物醫藥行業經濟總量達2000億元;此外,上海市還要扶持100家年產值超過2億元的創新型企業,打造100個銷售額超過億元、科技含量高的拳頭產品。 北京市為實現未來3年生物醫藥產業整體規模上千億元的目標,近日啟動了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即G20工程。通過對17家規模企業和6家潛力企業的扶持,積蓄產業發展能量,增強產業競爭力。
重慶市將在未來3年內投入1億元打造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突破100項生物醫藥關鍵技術,促成在研新藥10-15個實現產業化,重點改造大品種15-20個,力爭新增產值300億元以上。
“生物醫藥產業不僅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將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發揮重要作用!笨萍疾恐袊锛夹g發展中心副主任安道昌表示。
高歌猛進背后暗藏隱憂
生物醫藥產業以其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三高”特點,成為全球新一輪高新技術產業競爭的焦點,也是我國近期重點發展的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經過10余年的努力,我國基本建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藥物孵化基地,提升了藥物研發和產業化水平;初步形成了具備一定規模的專業化新藥研發隊伍,增強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盡管目前生物醫藥產業高歌猛進,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約其向高、精、尖方向挺進,突出表現為自主創新能力弱和核心優勢企業少兩個方面的“弱小癥”。
——自主創新能力弱
生物醫藥行業作為資金、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高效的研發創新能力是其發展的命脈,由此,在藥物研發中居主體地位的企業的高額研發投入就顯得尤其重要。由于缺少大型核心企業和相關投融資渠道,我國生物醫藥研發投入資金不足,導致難以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目前,我國的化學藥和生物技術藥以仿制為主,單元技術與國際相比尚存一定差距,中藥制劑工藝水平質量標準及研究基礎仍然比較薄弱。
統計表明,我國已經批準上市的13類25種382個不同規格的基本工程藥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中,只有6類9種21個不同規格的產品屬于原創,其余均為仿制。
在創新人才方面,高層次研發人才短缺,尤其缺少掌握國際前沿進展和關鍵技術、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領軍型人才。
——核心優勢企業少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制藥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普遍較小,巨型生物醫藥企業不多,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國際競爭能力弱,在綜合實力上處于世界第二陣營前列。例如,美國現代生物醫藥企業安近公司年銷售收入達134億美元,而我國最大的醫藥企業年銷售收入卻僅為200億元人民幣。
此外,生物醫藥企業同質化競爭,導致產能過剩,從而使市場環境惡化。例如,基因工程藥物G—CSF臨床應用劑量很小,只需一個廠家即可基本滿足全國市場的需求,但國內生產廠家超過15家,大多處于虧損狀態。
國家發改委產業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亞平認為,雖然生物醫藥企業屬于高技術范疇,但目前利潤低、積累能力弱,無法實現高研發投入、高技術產品、高回報率、再度研發更新產品的良性循環。
對癥下藥根治生物醫藥“弱小癥”
對于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專家及業內人士認為應對癥下藥,有效根治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弱小癥”。
——合理制定規劃,靈活調節政策
產業發展規劃是一段時期內某一領域發展的方向性綱領。為此,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與管理委員會主任朱康勤呼吁,應盡快出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振興規劃》,加強對各城市和區域的生物醫藥產業分工指導,推動全國生物產業的差異化發展,逐步形成多個特色鮮明的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配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項目實施,加速生物醫藥成果產業化步伐。
同時,各地應根據自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靈活調節產業政策,酌情制定鼓勵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并且需要多學科的合作及嚴格的準入審批,建議在制定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政策時,應整體上優于軟件行業,以便吸引更多資金。
——加快自主創新,推進技術突破
根據我國生物醫藥發展現狀,搶抓后發優勢極為重要,因此在發展戰略上應以自主創新和技術突破為主。
據介紹,目前可作為超前部署和重點突破的核心生物醫藥技術主要包括:基因操作和蛋白質工程技術、靶發現技術、藥物分子設計技術、干細胞治療性克隆技術、納米藥物等。國家可集中優選一批重大項目,重點推產業過程中關鍵技術、關鍵工藝、關產品的創新,加快產業化進程。
“而這些都要有自主創新作為基礎。”蘇州創新生物醫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姬云博士建議,政府應著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密切結合的高效研發組織體系,整合技術創新資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同時,從節約成本方面考慮,應建立關鍵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加大對以企業為主的綜合性技術平臺的支持力度,鼓勵形成以優勢企業為核心、相關主體參與的高端性技術平臺,使其在運行機制、組織結構模式、技術轉化方式、市場運作模式等方面發揮出支撐產業化的作用。
——廣開資金渠道,壯大優勢企業
生物醫藥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拓寬融資渠道尤為重要。沈陽藥科大學制藥工程學院院長宮平教授認為,政府應幫助生物醫藥企業拓寬資金渠道,運用金融信貸、吸引外資、政府財政、風險投資等多種渠道,共同解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同時,建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對生物技術企業貸款實行財政貼息政策,引導銀行貸款向生物醫藥產業傾斜。
“錢要用到刀刃上!奔г撇┦拷ㄗh,政府應將有限的資金用于重點培育創新能力強、產品技術先進的骨干生物醫藥企業,將這些企業做大做強。同時,鼓勵大型優勢企業兼并國外擁有核心技術的研發機構,重組國內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培育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優勢的生物醫藥龍頭企業,形成規模、技術和品牌優勢,促進高效生物醫藥產業鏈的構建。 |
|
|
|